历史开讲009配资
公元649年,唐高宗李治正式登基,成为大唐的皇帝。为了表达对唐朝新政权的祝贺,日本孝德天皇决定送上两位年轻貌美的公主作为贵重的礼物,特意派遣使团前来。李治一见两位公主,龙颜大悦,被她们的美丽深深吸引。当天晚上,李治便宠幸了这两位姝丽的女子。第二天清晨,李治醒来时却发现身边躺着两位面色惨白、眉毛全无、嘴唇涂着鲜红的女子,模样宛如阴森的鬼魂,令人不寒而栗,吓得他几乎无法再入睡。
李治大惊失色,立即命人将这两位“女鬼”关进铁笼之中。尽管她们拼命大喊:“陛下,我们不是鬼!”然而,因她们使用的是日语,宫中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她们的言辞。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们将她们关进笼子里,完全不顾她们的解释。
得知这一消息后,日本使者高向玄理急忙进宫,急切地询问唐高宗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。那些美丽的公主怎会变成这样,莫非唐朝皇帝遭遇了什么巨大的冒犯?
展开剩余81%盛世大唐与日本使团
大唐的盛世始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。李世民在位23年,凭借其卓越的治国能力,使得大唐国力强盛,社会稳定,经济繁荣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。四方的邻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求学,借鉴唐朝在军事、文化、政治、经济等各方面的经验。
作为中国的近邻009配资,日本自古与唐朝有着深厚的交流。日本当时十分重视唐朝的文化和技术,许多日本使节都曾前来学习,其中高向玄理便是其中的著名代表。
贞观23年,唐太宗去世,继位的李治即为唐高宗。为了表达对李治即位的祝贺,孝德天皇决定派遣使团来朝贺,并且考虑送什么样的礼物最能表达诚意。
金银珠宝这些常见的礼品并未能体现出日本的尊敬和心意,于是孝德天皇找来了高向玄理商议。经过深思熟虑,高向玄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——送美女。送美女不仅能在视觉上吸引李治,而且李治年仅26岁,正值青春年华,气血旺盛,美女无疑更能引起他的兴趣。此外,美女能够为李治生育子嗣,而若能生下一个具有大和血统的孩子,未来此子或许能为日本国效力。
另外,送美女在当时也是一种风尚。在唐朝的文化中,美丽的女子被视为极具价值的珍贵礼物,能够彰显赠送者的贵气与荣耀。
最终,孝德天皇拍板决定送美女。为此,他挑选了自己最美丽的两位公主,并命人按唐朝流行的时尚进行精心打扮。公主们在装扮上也格外讲究,以求能给唐朝的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误会与文化冲突009配资
当李治见到这两位美丽的公主时,顿时眼前一亮,心中不禁大为欣喜。她们肤如凝脂,面如桃花,唇红齿白,身段曼妙,走起路来轻盈如燕,眼神中流露出令人心动的妩媚。李治当即指示,将两位公主安排侍寝。
与此同时,刚刚完成任务的高向玄理,满怀欣喜地准备返回休息。他已和李治商谈了关于引进先进技术的事宜,看到这一切都顺利进行,他心中十分满足。然而,一夜无梦,第二天早晨,他还未吃饭,便听到急报:“大人,不好了!公主被关进笼子了!皇帝生气了,可能会出兵攻打日本!”
高向玄理心头一紧,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他有些愕然。他心想,难道是两位公主侍寝时不受李治宠爱,甚至得罪了皇帝?高宗不仅是风度翩翩的青年帝王,更对美女心生倾慕,既然两位公主貌美如花,怎会出现这样的事?
他急忙披上衣服,赶往皇宫,准备向李治解释清楚。起初,高宗欲将高向玄理处置,但他知道中国礼仪森严,不会贸然处死一位使者。因此,他请求高宗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。
太监随即向高向玄理说明事情的经过——原来,前夜,公主们和李治欢好,第二天早晨,公主们施了“美人妆”,涂抹了白色铅粉,抹红了嘴唇,染黑了牙齿,完全如同传说中的“女鬼”。这一形象令李治大为震惊,不敢相信眼前的女子竟是他昨晚亲宠的美人,立即将她们锁进了铁笼里。
听完后,高向玄理长舒一口气,原来这一切只是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误会。他急忙向高宗解释,这种“鬼妆”实际上是日本婚后新娘的传统装扮,称作“美人妆”。这种妆容有两个含义:一是表明她们对外保持白皙的肌肤,同时也是为了向外界展示她们已婚,警示其他男人不要有非分之想;二是这种铅粉和颜料非常昂贵,只有贵族家庭的女子才能使用,因此这也是一种尊贵的象征。
高宗听后,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误会,脸色也缓和了许多。原来,两位公主并非故意惊吓李治,而是因为文化的不同,才导致了这场误会。两位公主被释放出笼,但由于这次事件给李治留下的阴影,她们再也没有机会进入皇宫,甚至从此住进了宫中的冷宫之内,永远远离了高宗的视线。
文化差异的教训
这一事件也暴露了高向玄理及其使团对中日文化差异的忽视。他们没有考虑到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差异,误以为日本人喜欢的风格,唐朝的皇帝也会欣赏。然而,结果却适得其反。高向玄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,虽曾在隋朝学习多年,但显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仍然不足,导致这场不必要的误会。
此事件再次证明,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作为外交使者,了解目标国的文化和习惯至关重要。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009配资,再精心的礼物也可能引发误会,弄巧成拙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